第224章 有钱出钱-《大宋很野蛮》
第(2/3)页
不过在这个没有电话电报的时代,写信也是一个极其奢侈的事情,朝廷没有专门的邮政局,各地驿站也几乎只传递朝廷信息和提供商旅住宿,并非一个完整的邮政系统,军事用途远远大于商业用途。
朝廷文书通传可以通过驿站四百里八百里加急递送,从边关到京师可能只需要十天半个月。
豪门大户人家通传书信,遇到紧急情况可能会安排家仆甚至是动用关系用官府邮差递送。
但民间普通书信,基本上都只能通过各地来往的商旅帮忙托送,而且还得熟人请托才行,再加上这些商旅路上走走停停,东南西北的经商,若果自己无法带到目的地,还得另外请托别的商队携带转送,如此一封信辗转无数人无数地方之后,最后若能安全送到收信人的手上,除开要感谢上苍保佑之外,这其中花费的时间至少以月计算,甚至距离远的用年计算。
就像这次蒙哥汗亲征四川,十万大军二月份就开始进攻,直到六月初才传到京师,中间足足过去了三个月时间。
而这还是在朝廷有专业的驿站和邮差的情况下的时间,因此民间书信的传递完全可以想象会有多慢。
家书抵万金,在古代可不只是说说玩的,的确是异常珍贵和难得。
不光是因为时间,还有就是大量书信会在递送的途中损毁失落,而且因为民间老百姓大部分都不识字,写信都奢侈,最多也就帮忙带个口信,告诉远在家乡的父母妻儿自己一切都好,而带口信这种事也是最不靠谱的,因为忙忙碌碌之下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过去,帮忙的人十有八九会忘记,然后也就不了了之了,等到某天突然想起这么一个人想起这么一件事跑去告诉别人的时候,不说黄花菜都凉了,人特么早就凉了好多年了。
大宋虽然有完备的朝廷邮驿系统,但同样不针对民间,即便是驿站最为发达的明朝,民间的书信来往照样和奢侈,而明朝因为要维持庞大的驿站系统,导致后期财力不足无法支持,不得不开始大规模裁撤各地驿站。
其中最能体现明朝在驿站上大规模投入的案例就是鸡鸣驿,完全就是一座坚固的城池,周长超过两公里,城墙高达十二米,城墙宽八到十米,这种城堡若是放到宋朝,完全是boss级别,要知道北宋的都城开封城墙也差不多才这个规格。
而在明朝,像这样大规模的驿城还有很多,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军事堡垒,全国各地的驿卒加起来近十万人的规模。
不过要维持这么庞大的驿站系统开支也是相当巨大,因此到了明朝后期无法支撑,大量的驿站驿城都开始废弃,当然大量的快递小哥也开始失业。
而这些快递小哥中有一个很牛逼的人物,名字叫李自成。
都说快递小哥文武双全,上得厅堂下得厨房,降得服二哈打得过流氓,失业的快递小哥有多怕,请参照大明帝国的灭亡进行五星评价。
“少爷……少爷……”
就在赵颀想起陈纪姚燃,同时也在心里思忖是不是可以开始筹备德帮物流的时候,远处有三个孩子穿过工地大门跑过来。
“少爷……信,有人给您送来一封信……”来福气喘吁吁的将一封书信掏出来递给赵颀。
赵颀疑惑的接过来一看信封,脸色瞬间轻松。
说曹操,曹操到,只看字迹就知道是陈纪所写。
“赵兄久念,见信如晤,纪已经顺利归家,家人皆好……时光流转,一别转眼近月去矣,纪每每念及赵兄,都饭食不香寝睡不宁,恨不能插翅飞越千山万水而来,日夜与赵兄促膝长谈……家中尚好,赵兄勿用牵挂……不知赵兄可好、太婆可好、阿莲可好、小竹可好,刘员外和二麻兄等可好……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,纪不能当面亲询,还请赵兄代为问候,若赵兄得闲,能写三五言回信,纪自欢喜癫狂也,甚念甚念,东莞陈纪,书于宝佑六年七月初九。”
陈纪的信写的并不长,只有一页纸,内容也简单甚至还有些让赵颀浑身起鸡皮疙瘩,但字里行间也透露着陈纪的真情实意,的确是想念和挂心自己。
先收到陈纪的信赵颀一点儿都不奇怪,因为姚燃这个家伙相对来说要马虎大意的多,而且做事也鲁莽不少,绝对算是性情中人,从他偷偷摸摸跑到京城搞五四运动就看得出来,动手能力很强,而陈纪就要思虑周全的多,也稳重谨慎的多,性格也懦弱不少。
“送信的人走了吗?”赵颀读完信问来福。
“回少爷,送信的人已经走了,不过留下了一个口信,说是您若是想带回信的话,可以到码头东面的广东客栈留下书信即可,他们会安排人帮忙带回去!”
来福虽然只有九岁,但却聪明伶俐,赵颀挑选出来训练当做贴身家童,这个把月训练下来表现的非常不错,回答问题也非常清晰。
“刘员外对来往于广东和福建的船主熟不熟悉?”赵颀收起书信问刘展柜。
“有一些来往,我们的瓷器茶叶基本上都是走的这条线,不过打交道的多数还是各家商行,大郎问这个干什么?”刘掌柜好奇的问。
第(2/3)页